从软件开发过程的技术经济特点出发,软件提供商将软件分通用软件(也称为套装软件)和定制软件两种。通用软件是以软件包的方式,供不同用户使用。定制软件则是按照单个客户的个性化要求,以软件项目的方式为其提交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换句话说,通用软件是为大部分企业而生,而定制软件是为某个特定企业“量体裁衣”。
1964年,通用软件刚刚起步,其中以美国ADR公司开发的流程图程序为代表,随后,由比尔•盖茨推出的Basic语言和后来推出的DOS、Windows操作系统,成为软件业最具影响力的通用软件产品,这也为比尔•盖茨登上世界亿万富翁宝座铺好了道路。微软和比尔•盖茨的成功也使得通用软件开发成为全球软件产业最重要、最有诱惑力的商业模式。基于这一商业模式,成长了一批包括美国的微软、Adobe和中国的金山等大家耳熟能详的软件公司。据有关资料显示,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期,通用软件市场是整个软件产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
但是随着信息产业的日趋成熟,软件定制开始凸显,并成为软件市场发展的又一趋势,最具代表性的无非就是1949-1962年间系统开发公司(SDC)为美国军方开发的耗资80亿美元的SAGE防空项目和1954-1964年间IBM公司为美国航空公司开发的耗资3000万美元的SABRE飞机预定系统。
从功能和价格角度上讲,通用软件突出的优势在于,它可以通过近乎零成本的复制来分摊最初投入的一次性开发成本,最终使原本昂贵的软件产品的价格降至众多用户可接受的程度,从而有效地提高市场份额和利润。正是由于这种分摊制度,推动了软件从贵族到平民化的进程,使普通家庭用户也能享受到耗资数亿美元开发出来的复杂软件。对于定制软件,由于完全是根据用户要求设计,每一个模块的开发都要经过细致的系统分析,并将管理者的操作习惯、新的管理思路或者科学的管理模式融入到软件中,虽然针对性强、使用方便,但用户独自承担的开发成本较高。
从软件升级角度讲,在软件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测试阶段没有出现的bug、系统故障等问题,而且在使用过程中,用户随时会提出很多类似功能需求,也就需要软件商进行相应功能的升级。对于通用版本来说,软件商可提供升级包,由用户自行下载安装。软件定制用户就没那么简单了,软件上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为每个定制客户提供“一对一”的升级服务,一旦定制用户数量过多,软件商需要花费很高的人力、物力成本。
通用软件自身也存在缺陷:为了能分摊最初的开发投入,通用软件必须面对足够大的市场空间,其功能设计也只能面向大规模用户普遍存在的共性需求。但对于不同用户来说,还存在着特殊的个性化需求,而且这些个性化需求对于很多用户来说,恰恰是应用的关键所在,对于解决这些个性化需求,通用软件显得无能为力,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企业管理软件。
在所有软件应用领域内,以管理软件为核心的企业信息化相关的软件无疑是通用化和定制化冲突最严重的领域。在目前中国的信息化软件市场,一类软件厂商以原来的财务软件商为代表,处于通用化的极端,他们试图将一套管理软件或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像原来的财务软件那样适用于各种不同行业和规模的各类企业。但由于不同行业的企业商业模式和业务流程存在极大差异,采用近乎相同的信息化系统对于很多信息化的企业来说,无异于削足适履,实施效果自然可想而知。另一类企业以起家于系统集成的管理软件厂商为代表,处于定制化的极端。为满足不同企业的信息化需求,他们往往要为每个企业专门开发一套信息化系统。这种完全个性化的信息化系统开发,从模块设计、软件维护乃至后期的功能升级,一切都要另起炉灶,所以开发成本很高,而且由于所开发的系统没有经过长时间的检验,很难保证系统功能设计的稳定性。
二次开发无疑是平衡通用软件与定制软件共性与个性需求的较好的方案。就像某资深软件顾问所说的“7:2:1规则”:70%类似,20%符合行业特点,10%左右体现企业特殊要求。软件生产商通过对某个有优势的业务领域精耕细作,然后基于对该业务领域的深刻理解开发出通用版本,进而基于通用版本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二次开发,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
Copyright © 2018-2024 西安天勤振邦网络有限公司 备案号:陕ICP备18020209号-4